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社保、环保风暴背后的忧虑,中小企业何去何从?

2024-4-20 21:12:55发布2次查看ip:发布人:
就在外界把注意力放在中美贸易战、人民币汇率及楼市的时候,伴随史上最严的“社保风暴”和“环保风暴”的展开,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
社保风暴让企业运营成本陡增
“社保风暴”这个稍显陌生的词,它的“走红”与明年1月1日起,社会保险费用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有关。
在传统体制下,征管部门也就是社保局对于企业以及劳动者缴纳社保费用的情况不能准确把握,致使中小企业不给员工上社保或者不足额缴纳成了普遍的现象。一旦明年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后,上面这个空子至少从技术环节上被堵上了。而对于企业不实申报的行为,凌厉的处罚手段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中明确,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此外,社会保险领域中有严重失信行为的具体责任人,还将被列为失信人而承受不能乘坐飞机的限制。
这项改革获益最大者无疑是入不敷出的社保基金。
去年12月人社部发布了一份《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报告显示,多个省份养老金告急。其中最严重的当属黑龙江省,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亏空超过200亿元。辽宁、吉林、青海、等七个省份2016年养老金结余均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如果扣除财政补贴的话,那么养老金出现赤字的省份将上升到20余个。
业内人士甚至预测,2023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出现收不抵支,2029年累计结余将耗尽。因此,夯实社保基金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养老金缺口是如何形成的?
一方面,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员根本就没有缴费并参保,退休后却享受养老金待遇,当时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被部分拿去给退休者发养老金,这就使得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老金,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
除此之外,在职员工也会因此而获益。虽然,实缴社保后到手的工资很可能会下降,不过,由于企业交的部分更多了,所以个人社保待遇总体其实是增加的。
然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恐怕不是一件好消息。毕竟,这项改革无疑会显著提高其运营成本。据腾讯网《今日话题》栏目分析,如果按照北京缴费标准来计算的话,实缴相比最低基数缴费,每年企业将为万元月薪的1名员工多付出2.2万元以上社保费用。
有多少企业会在“社保风暴”中受影响呢?第三方专业机构“51社保”发布的2017《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显示,社保缴费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仅占24.1%。超过七成的企业未按照职工工资实际核定缴费基数,其中22.9%的企业统一按最低基数缴费。显而易见,中小企业又是其中的主力。道理很简单,对于很多经营良好,制度健全的大企业来说,实缴几乎是常态。
因此,一旦政策发生变化后,解决80%就业、贡献40%税收的中小企业将普遍遭遇更加严峻的经营考验。
有一位创业者在微博上悲壮这样写到:“我们公司17年4个人社保总额6万元(公司和个人承担部分之和),今年5个人上社保,核定的总额是12万多!说是根据社保6号文来核定的!我们是小公司,人员变动大,12万的社保,我们这样的企业真的承受不了!能想到的方法只能是降工资,降到最低工资标准!再就是减人,缩小规模,甚至关门了……”
当然,同情归同情,从法律上来讲,虚报社保基数,漏缴少缴社保是违法行为理应得到严肃处理。不过,我们更应该正视的是,中小企业瞒报漏报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险缴费率过高。
社会保险缴费率是指雇员和雇主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总额占个人工资的比例。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研究报告,称当前中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为39.25%,在列入统计的173个国家地区中列第13位。不但高于美国、英国,以及周边的日本、韩国,还高于同为金砖国家的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相比之下,中国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占比仅为12%,又处于世界落后的水平。
我们再看另一组数据。世界银行一份报告称,中国社保缴费占企业盈利的49%,与此对应的是,美国仅为10%,而高福利国家如瑞典也才到35%。当然,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企业税费过高的事实。
有专家指出,高社保费率并不是好事,不仅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还降低了员工实际收入和挤压了就业空间,抑制了社会消费。因此,适度降低社保费率已经显得越来越紧迫。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近三年的时间,人社部先后降低或者阶段性降低了社会保险费率4次,总体的社保费率从41%降到的37.25%,已累计减少降低企业成本约3150亿元。不过,有观点认为,与目前高企的社保费率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改善空间。
另一方面,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也要考虑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对基金征缴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基金支付的压力,以及基金收支地区性的差异。因此,如何取得两者间的平衡适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环保风暴倒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与润物细无声式的“社保风暴”相比,自2016年伊始的“环保风暴”则多少有点疾风骤雨的味道。
环保重压之下,风暴所到之处,包括化工、家具、造纸、矿业、废料、木业等在内的多个行业企业,被大面积断水断电停产,工人停工失业。尤其是在制造业重镇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这一现象更加普遍。
据媒体报道,2017年单单是京津冀就有16.7万家小散乱污企业被整治,无数中小企业直接倒在了环保风口上。随着环保风暴愈刮愈烈,不难想象今年受到牵连的企业将更多。
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新《水污染防治法》加大了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在增加按日连续处罚的基础上,提高了罚款幅度,比如将对企业超标、超总量的罚款由“排污费数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改为“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等。
就在近日,为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高排放产业限制区域不再仅仅限于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一市三省、汾渭平原等区域也将纳入。涉及城市数量将从此前的2+26个,增加至80个。难怪有媒体直言,真正致命的“环保风暴”才刚刚开始。
毋庸置疑,“环保风暴”的出发点总归是好的,多年来中国经济虽然高速增长,但背后却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破坏,在一些地方,不仅绿水青山不见了,蓝天白云都变得稀缺了起来,与之相对应的,让公众深恶痛绝的雾霾也在多个城市频繁上演,环境污染的情景更让人触目惊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严格整治环境污染,加强环保治理,自然是当务之急,这也是建设生态中国的必然要求。
不过,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过于简单粗暴,比如不论企业是否环保达标,一律实行错峰停产,给企业经营也带来很大影响。此外,有时候,环保政策变化异常之快,也产生了企业刚刚按照新政策执行下去,匹配好设备,但标准又上调了的不适应症,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个天津的砖窑老板,为了进行环保升级,几乎把身家性命都投了进去。投资改了天然气,相关手续也都办齐全了,但刚把天然气装好,准备投产的时候,却被告知该行业在本市被取缔了。
这不得不令人反思。须知,环境整治应该是从源头到过程到终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去年4月,新华社一则名为《环保管控不能“一刀切”》的文章中就对环保管控“一刀切”提出质疑。
文章指出,以产业划线、以区域设界,实行环保管控“一刀切”,是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对于缓解突发雾霾天气也很见效。但对于推进环保与经济协同发展来说,对于开展一场治理大气污染的持久战和攻坚战而言,其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文章称,好的环保管控措施,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要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引导推动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对环保达标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促其健康发展,抢占市场先机;对环保不达标企业,要坚决予以整治,促其改造升级,否则予以关停。如果不加区别地执行同等管控措施,则难以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话虽如此,但归根到底,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标准,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还公众一片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是国人的共同期待。对中小企业而言,更应该考虑的是,在加强清洁生产的同时,如何推进技术更新换代,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这不仅是面临“环保风暴”来袭时最有效、富有远见的做法,也是在中国制造业成本日渐高昂后,更有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本文由重庆马路社原创,欢迎关注!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