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江苏将研究制定新一轮高考方案

2024-4-19 22:05:11发布4次查看ip:发布人:
对于广大高中生家长关心的高考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江苏将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研究制定新一轮高考方案,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动教学、考试、招生一体化改革,健全科学育人、科学评价、科学选才的体制机制。
此外,江苏还要完善职业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制度。推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选拔机制。
对于江苏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方案,江苏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江苏省属于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2018 年 9 月新入学的高一学生,计划将采用新高考方案。但目前 新江苏方案 仍在酝酿中。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具体方案正在报教育部审批,之前有过修改,方案何时确定还没有时间表。
意见中提出,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减负的机制,督促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指导开展家庭教育,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改进教育评价制度,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超重比例增多的状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推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试行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证书制度,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建好足球特色学校,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全文如下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我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系统化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各项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把牢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二是遵循科学规律。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特征,继承弘扬优秀教育传统,吸收借鉴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倡导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眼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加注重丰富办学资源、建设发展性政策体系、提供贴心的教育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四是激发内生活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调动市县和学校改革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积极性、能动性,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教育,并及时将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政策。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我省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教育运行的内向与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社会参与教育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逐步化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
二、深化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革
(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其历史地位、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设计德育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将德育有机融入到所有学科、课程、实践活动中。按照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要求,建好德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共青团干部队伍。加强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把德育工作成效作为对学校和教师考评的首要指标。
(六)健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减负的机制,督促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指导开展家庭教育,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改进教育评价制度,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超重比例增多的状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推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试行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证书制度,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建好足球特色学校,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加快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将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计入中考成绩。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健全预警防控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和体系。加强劳动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健康教育,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社会化试点。开展实践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建设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注重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口语水平监测制度。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七)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严格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推进中考制度改革,构建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模式。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研究制定新一轮高考方案,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推动教学、考试、招生一体化改革,健全科学育人、科学评价、科学选才的体制机制。完善职业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制度。推行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选拔机制。
三、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八)建立学前教育均衡普惠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完善集体办幼儿园体制机制,逐步实行县级政府属地化管理。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学前教育资源预警制度,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探索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持续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规范设置管理必要的照护点。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员准入机制,配备专业化教研员队伍。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加强各级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管、妇联等部门协同,构建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九)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建设。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中小学布局建设机制,严格规划刚性实施,确保充足的学位供给。科学划定学校施教区,保证施教区生源数量与学校招生规模基本适应,有空余学额时采取公开报名和摇号的方式确定。多措并举破解择校问题,着力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公开化,引导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办学资质审查,规范培训范围和内容,严查与学校挂钩招生、利益输送以及公办学校教师到教育培训机构任教行为。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与监测,构建消除大班额长效机制,到2020年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乡村教育提升计划、初中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开展农村中小学小班化建设试点。
(十)创新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机制。改革普通高中管理体制,推动设区市中心城区普通高中由设区市统一举办和管理。坚持适度规模办学和规范办学,到2020年全省公办普通高中基本达到省级优质标准。启动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建设一批课程基地。完善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办法,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机制。普遍开展学生发展指导,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单独或与职业院校联合开设职业技术技能选修课程。深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办好内地西藏班、新疆班。
(十一)改进特殊教育发展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特教特办,建立特殊教育机构认定制度、残疾学生教育诊断安置制度、个别化教育制度和多元化质量评估制度,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学校与医院和康复机构的合作、教师与专业医疗康复人员的协作。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零拒绝”,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残疾少年高中阶段入学率均达80%。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双证”(教师资格证、专业培训考核合格证)准入制度。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探索教育与康复经费跨部门协同使用,推动相关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四、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十二)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新格局。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建立规模以上企业把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省级每年认定100家左右“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强用人需求预测和行业用工标准建设,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形成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畅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兼职通道。定期通报表扬优秀工匠、职教名师、职业院校学生,营造尊重劳动、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教育部门统筹规划本地区职业教育工作,具体负责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和管理,推动设区市中心城区中等职业学校由设区市统一举办和管理。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引导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盟。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上下贯通衔接的课程体系,推进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分段、联合培养。
五、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十四)改善高等教育治理。健全国家与省两级管理为主、省级统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明晰设区市管理权限。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出台高校分类管理指导意见,探索建立不同类型高校的拨款标准、质量评估、人事管理、监测评价等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协同推进力度,细化高校岗位总量设置、职称评聘、进人用人、薪酬分配、经费和资产使用以及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具体办法。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健全高校二级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形成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十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新工科建设,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的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立江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健全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开展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建设一批行业企业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更加注重学术型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应用型研究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有机衔接,逐步将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调...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